第四野战军下辖的第12兵团,也被广泛称为“二萧兵团”。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兵团的两位领导者密切相关:兵团司令员是萧劲光,政委是萧华。正因为这两位将领的卓越表现,部队便以“二萧兵团”成为了战史上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队。
第12兵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初期,在东北战场上我军设立的辽东前线指挥所。该指挥所的战略任务是坚守南满根据地,指挥当时的第三纵队、第四纵队以及南满地区的三个独立师。指挥所的组建标志着这一兵团的初步成型。
1948年4月,在东北战场的人民军队进行大规模整编的过程中,辽东前线指挥所被改组为东北野战军第一指挥所,萧劲光担任司令员,萧华为政委。二人不仅是军事上屡建奇功的将领,也在政工工作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。九月,第一指挥所再次改为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,兵团的领导层依旧由萧劲光和萧华主导。
在二萧的指挥下,东北战场的第一兵团迅速投入到辽沈战役中,目标是解放长春这座重要的工业城市。当时,驻守长春的国民党部队由蒋介石亲信领导,配备了美械装备的新7军、滇系的第60军等多个精锐部队,守军总数达到10万,守城司令郑洞国更是名将一员。二萧兵团在围攻长春时采取了围城战术,战斗历时五个月,最终通过成功促使曾泽生起义,和平解放了这座重工业基地,成为“长围久困”战术的经典案例,也是解放大城市的成功首例。
展开剩余65%在东北全境解放之后,原先的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被重新编制为第12兵团,萧劲光依旧担任兵团司令员,而萧华则被调往特种兵纵队,担任司令员。第12兵团的组建,标志着其在东北战场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转化为更加广阔的战略任务。
1949年1月,第12兵团作为先遣部队入关,参与了天津战役,成功解放了华北的战略重镇天津。不久后,第12兵团再次担任第四野战军的先锋部队,带领第40军和第43军,以及一团炮兵,约12万人,南下进入华中地区,扼制武汉地区的反动派,并为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渡江作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援。
在武汉解放后,第12兵团继续担任先锋部队,前往长沙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,成为了第四野战军南下过程中与敌人进行的最大规模战斗的主力。在这场战役中,第12兵团与兄弟部队一起,成功重创了桂系精锐的“钢七军”。这一战役,标志着第12兵团在战斗中的坚韧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性。
作为第四野战军的主力部队,第12兵团展现出了强大的作战能力,它下辖的第40军被称为“旋风军”,因其极强的机动性而令国军闻风丧胆。军长韩先楚更是被誉为“第四野战军的第一虎将”,其指挥能力和战斗勇气都为人称道。第40军下属的118师,以顽强的作风和攻守兼备的作战策略,荣膺“暴风雨部队”的美誉。该师的师长邓岳,也是我军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猛将。
第46军在战斗经验上更是丰富,作风强悍,进步迅速,军长詹才芳是一位军政皆能的出色将领。其下辖的第一三六师师长曾雍雅和第一三七师师长萧全夫,也是人民军队中的勇猛之将。第46军在战场上往往处于最前沿,敢于挑战任何敌人的防线。
第45军则以攻防兼备、战斗力强大而著称,它被誉为“铁拳部队”。军长黄永胜是一位战斗经验极为丰富的铁血将领,而陈伯钧则是我军的军事理论专家,深受将士敬重。该军的第一三五师,由师长丁盛将军指挥,他同样是一位勇猛的军事指挥员,也是王牌第54军的首任军长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股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