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(MDS)是一种在老年群体中常见却容易被忽略的血液系统疾病。它的初期表现与普通贫血非常相像,但潜在风险却大得多,因为它有可能演变成白血病,因此及早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!本文将探讨MDS与普通贫血的不同之处,解析老年人更需警惕MDS的原因,并介绍早期识别和应对的策略。
MDS及其与普通贫血的区别
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(MDS)本质上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。由于基因突变的影响,导致造血干细胞功能失常,表现为血细胞数量减少以及新生血细胞功能缺陷。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会恶化,最终发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,威胁极大!
虽然该病早期症状极易与普通贫血混淆,但两者存在根本性差异。
为何老年人是MDS高发人群?
统计表明,MDS在普通人群中的年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五,而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,这一数字急剧攀升至十万分之二十至五十,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持续上升。原因可能包括:
展开剩余57%造血系统自然衰老:年龄增长导致造血微环境(如同“土壤退化”)和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衰退,血细胞生成过程因此出现异常。
基因突变累积效应:年轻时偶尔发生的基因突变,身体尚有修复能力;而老年人一生中累积的突变增多,修复机制却日渐衰弱,最终可能引发MDS。
长期有害物质暴露史:接触苯类化合物、杀虫剂、既往接受过化疗药物等,均会显著增加罹患MDS的风险。
慢性疾病或炎症状态:长期存在的贫血、慢性炎症反应或免疫系统功能紊乱,也可能成为诱发MDS的因素。
应对MDS:根据风险分层制定策略
低危型MDS的治疗重心在于改善贫血症状,提升患者生活质量。使用促红细胞生成药物(EPO)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;必要时输注红细胞以改善症状(但需避免长期依赖);应用免疫调节药物(如来那度胺)改善红系造血功能,目标是减少甚至摆脱输血需求。
治疗高危型MDS的核心目标是阻止病情进展,预防其向白血病转化。采用去甲基化药物(如阿扎胞苷、地西他滨)延缓疾病发展进程;造血干细胞移植(HSCT)是目前唯一可能实现根治的手段,但对老年患者而言风险较高,需严格评估身体状况。由于高危MDS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风险显著,早期发现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至关重要!
石家庄慈爱中医院强调:如果您或家人出现长期不明原因的贫血、补充铁剂无效、频繁发生感染或异常出血等情况,务必尽快就医,进行MDS的相关筛查!
发布于:河北省配资股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