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拉开解放战争序幕的“中原突围”,这场战斗无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皮定均领导的部队,在与三十万敌军的对抗中,顽强战斗了几个昼夜,成功掩护了大部队顺利突围。然而,随着皮定均成功带领部队转移到华中解放区后,他的去留问题却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。是返回中原军区,还是留在华中继续战斗?经过一番考虑,他最终决定留下。临走前,老搭档徐子荣找到他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你的毛病该改改了……”
那么,为什么皮定均会选择留在华中呢?徐子荣为何会如此提醒他呢?这一切还得追溯到他们的起点——抗日战争时期的豫西抗日先遣队。
豫西抗日先遣队是在太行军区的指挥下,为建立豫西根据地而特别组建的。尽管太行山区的战斗异常激烈,但指挥官们依旧从各部挑选出最精锐的干部和最先进的装备,组成了这支队伍。可以说,能加入这支队伍的,几乎都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,每个战士不仅觉悟高,而且具备单独作战的能力。皮定均被任命为司令员,是因为他在长征期间展现出的卓越指挥能力与战术智慧。接到任命的皮定均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,带领先遣队渡过黄河,开始了艰苦的征程。
展开剩余78%到达豫西后,皮定均指挥的部队打了一场大胜仗,成功歼灭了六百名持钢枪火炮的日军。虽然这场战斗的规模不算庞大,但它为豫西的抗日局势开了个好头,成为了突破的第一步。随后,其他部队陆续到达豫西,联合努力下,终于成功建立了河南根据地,部队的规模也逐渐壮大。
1945年初,王树声和戴季英等人进入豫西,并成立了八路军河南军区,进行部队的重组。这时,皮定均所率领的先遣队也被改编为军区的第一支队,进一步壮大了战斗力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中央决定将河南军区、新四军第五师、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等部队合并,成立了中原军区。皮定均的部队被重新编入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,直接受王树声指挥。此时,“皮旅”这一响亮的名字开始广为人知。
1946年,战后国民党的内战迅速爆发,中原大地成为了最早遭遇猛烈攻势的地方。国民党调集了30万大军,准备对中原军区发起围攻,将中原军区的六万余人围困在了仅有两百里的狭窄区域内。为了解救困境,中央决定采取一次危险的战略行动。
6月24日,王树声紧急召见皮定均,告知他中央决定派他率领部队执行“中原突围”任务。皮定均的任务是作为诱饵,佯装成主力部队,吸引敌人注意,为大部队的突围提供掩护。皮定均毫不犹豫地答应了,并承诺一定完成任务。
皮定均与徐子荣商议后,决定选择向东突围,与华中部队汇合,而不是按照主力部队的方向行动。通过巧妙的诱敌之计,他们成功地迷惑了敌人。敌军错误地判断皮旅是主力部队,调集了大量兵力封锁东侧。皮定均率领战士们利用边打边跑的方式,成功绕过敌人的封锁线,并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了敌人的包围,最终到达苏皖解放区。此次突围,皮旅不仅突破了敌人的重重防线,还创造了在极短时间内跨越千里并成功会合的战斗奇迹。
然而,战斗胜利后,皮定均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。由于内战爆发,华中解放区需要大量的战斗力量。皮定均的到来,无疑为华中解放区注入了强大动力,但他仍然是中原军区的一员,最终需要回到太行山。尽管如此,华中部队仍然希望他能暂时留下,中央批准了这一提议。皮定均暂时留在华中,但最终的归建计划被搁置。
皮旅改编成华中一纵独立师后,皮定均继续参与华中战斗,并屡次立下赫赫战功,尤其是在涟水战役中,他率领部队消灭了国民党的“王牌”74师,给予敌人沉重打击。随着皮定均声名远扬,他也逐渐得到更高的职务安排。中央决定将他升任为六纵副司令,这意味着皮定均将离开他曾经带领的“皮旅”,承担新的任务。
在离开之际,老搭档徐子荣特意找到他,语重心长地说:“你的毛病该改改了。”这番话虽然带着几分严厉,却正是对皮定均的深深关爱与期许。皮定均心中清楚,自己虽然指挥过战斗,但由于文化水平的局限,未来担任更高职务时,很多书面工作将需要独立完成,而他往往过于感情用事,不舍得对部下严格要求。徐子荣的提醒是为了让他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理智、更加成熟。
听到这些叮嘱,皮定均深受触动,流下了热泪。此后,“皮旅”的士兵们依旧在不同岗位上奋斗着,继续保持着那种勇往直前、不畏艰险的精神,在为全国解放的事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股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